家乡是最好的归宿
图为杨光翠同学在进行医药下乡志愿活动
杨光翠同学,是医药技术学院163口腔医学技术1班的学生,来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个小县城里,在2019年6月份毕业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校期间,她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取得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毕业之际,她一心回归家乡。回到家乡,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投入基层服务群众。当涉及到志愿者人员分配时,她特意向组织申请回到自己的生源地,因为所学专业分配于兴仁镇兴仁中心卫生院服务。
进家乡 入基层
贵州,一个多情的地方,那里山水田园美如画,那里人民热情好客,那里风俗突出地方特色。杨光翠同学在外读书回到家乡,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建设刷新变样。由于工作安排,她要进入到基层中服务群众。当入村工作时和人民群众们打成一片,和同事一起分工合作为百姓服务。村里的人们很早起来都会到地里干活,所以他们要很早赶到村里去给村里的人们做免费体检和医疗扶贫政策宣传,而老年人则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对象。杨光翠同学结合所学知识和实习经验主要是给乡亲们做口腔检查以及测量血压。走村进寨,尽管山路蜿蜒,她也没有一句抱怨,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建设家乡,服务人民。
她说:“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为家乡做贡献是我最初的起点,因为对家乡的热爱,为家乡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身为女孩子的她克服种种困难,原本可以享受轻松的生活,她却选择到村里服务人民,为村民们的健康着想。谈起女孩子这个身份,她笑道:“家里人担心我因为个子小,村里的路不好走,跟不上同事的步伐,极力反对我从事于基层服务人民的工作。”当然,一个热心的女孩子肯定会用她的坚持来感化家人的反对。
在服务的时候,她和村里的人们有说有笑,叮嘱高血压患者按时吃药,叮嘱村里的人们注意口腔卫生,防止龋坏,身体如有不适,及时到就近村卫生室或者到镇卫生院就医。每个人的认真叮嘱,看到村里的人们配合工作的时候我想这就是她高兴的时候吧。“当生活很充实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得到收获的时候,虽然入村很累,但是我希望村里人的健康是我最大的幸福,希望他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前进方向。”
在家乡 抗疫情
病毒无情,人间有情。在2020年1月20日,在得到新型冠状病毒蔓延至贵州省贵阳市的消息时。“在医疗机构服务的我和同事共同坚守岗位,在春晚来临之际依旧在岗位上没有离开,就连除夕的年夜饭也没有和家人一起围桌吃饭,透过窗户看着镇上三三两两的烟花,寄载着我们对家人的思念。年后被安排到当地高速路口轮班对每辆出站的车辆里司机和乘客做体温监测,每天只能靠着泡面和医院里送来的盒饭充饥。”她不由得感叹到。寒冷刺骨的风吹来,却没有丝毫动摇她和同事们抗击病毒的心。高数路口彻底封路时,预检分诊台却成了最重要的“路口”,每天做好进出人员的信息和体温的登记。
在预检分诊台轮班检测体温的同时,院领导提出入村给外来反乡人员监测体温和宣传新型冠状病毒的知识,杨光翠同学积极参与,第一个站出来接受任务。她说:“新型冠状病毒,是每个医护人员最大的敌人,在一线作战的英勇“战士”们,是我们的榜样,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而国家是我们医护人员永远的后盾。”
在寒冷的冬天里,她和同事一共4个人,开车到村里,冷风迎面的走到外来反乡人员的家中给他们监测体温,并且告诉他们不要出门,自觉隔离14天,每天勤洗手,出门戴口罩,家里要通风,不给新型冠状病毒侵入的机会。每天按时按点到反乡人员家里监测体温,而他们在村医的帮助下共同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任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疫情得到了有效预防,很庆幸反乡外来人员没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我不后悔返家乡入基层,我一定会坚持不懈,运用自己在校所学的知识和实践应用到基层当中,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奉献家乡,建设更美好的家乡”这是杨光翠最真诚的内心想法。
(编辑整理 戴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