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院考试管理制度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4805
1.突出考试的诊断性和发展性功能。
医药学院为了使考试成为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进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医药学院明确,考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束缚和阻碍学生发展的绳索和障碍。考试的宗旨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考试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考试改革应与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一致。考试内容改革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改变以前只重视学生学业成就、忽视学生非学业素质发展的状况,全面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进步与成就。具体来说,考试的内容应在继续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3.强调考试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增加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题目。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所发生的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现代认知或学习理论都强调学习的真实性、情境性。这种趋势同样反映在考试中。当前,人们越来越明确地认为,传统考试中那种抽象的、孤立的问题或测验条目,由于这种题目缺乏与真实生活的相似性,学生在这种考试中所得的分数,对他们未来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很少有预见价值。而教育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表现,更在于学生在非学校情境中的表现,在于学生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计考试问题时,教师除了应继续关注学生学业成就测查之外,还应重视考查学生面对真实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考虑考试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适当增加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题目,以便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医药学院为了使考试成为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进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医药学院明确,考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束缚和阻碍学生发展的绳索和障碍。考试的宗旨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考试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考试改革应与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一致。考试内容改革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改变以前只重视学生学业成就、忽视学生非学业素质发展的状况,全面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进步与成就。具体来说,考试的内容应在继续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3.强调考试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增加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题目。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所发生的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现代认知或学习理论都强调学习的真实性、情境性。这种趋势同样反映在考试中。当前,人们越来越明确地认为,传统考试中那种抽象的、孤立的问题或测验条目,由于这种题目缺乏与真实生活的相似性,学生在这种考试中所得的分数,对他们未来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很少有预见价值。而教育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表现,更在于学生在非学校情境中的表现,在于学生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计考试问题时,教师除了应继续关注学生学业成就测查之外,还应重视考查学生面对真实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考虑考试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适当增加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题目,以便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4.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是应该是我们强调的教育目标之一,自然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成为考试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学生学习的愿望和热情、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个性品德、独立性与自信心等。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受这些素质本身比较难以量化测量的影响,在传统考试题目中,测查这些素质的题目很少见到。因此,如何有效地考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状况,是教学评价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首先在学科考试中,对非学业内容不要追求大而全的评价体系,要根据学科特点确定各学科非学业评价的关键项目和关键指标,做到简明易评,科学有效。第三,除了要充分重视和利用非纸笔的表现性评价以外,也探索通过较系统正式的纸笔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素质作出评价的有效方法, 进行精心设计,而达到一定的效果的。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是应该是我们强调的教育目标之一,自然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成为考试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学生学习的愿望和热情、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个性品德、独立性与自信心等。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受这些素质本身比较难以量化测量的影响,在传统考试题目中,测查这些素质的题目很少见到。因此,如何有效地考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状况,是教学评价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首先在学科考试中,对非学业内容不要追求大而全的评价体系,要根据学科特点确定各学科非学业评价的关键项目和关键指标,做到简明易评,科学有效。第三,除了要充分重视和利用非纸笔的表现性评价以外,也探索通过较系统正式的纸笔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素质作出评价的有效方法, 进行精心设计,而达到一定的效果的。
5.考试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考试中,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客观性测验,如选择题、判断题,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的或获得答案的过程,却不作任何要求。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思考性质、证据的运用、假设的形成等,这些对学生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东西,都被摒弃到考试的视野之外。这种做法会给教育带来诸多弊端。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会导致学生对思维过程的轻忽,只关注问题的结论,这不仅有可能养成学生知识探究中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而且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这种做法也使得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失去了一个良好的依据。因此,我们考试的要求,考试题目的设计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充分表现出搜集资料、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的全过程。
在传统的考试中,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客观性测验,如选择题、判断题,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的或获得答案的过程,却不作任何要求。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思考性质、证据的运用、假设的形成等,这些对学生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东西,都被摒弃到考试的视野之外。这种做法会给教育带来诸多弊端。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会导致学生对思维过程的轻忽,只关注问题的结论,这不仅有可能养成学生知识探究中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而且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这种做法也使得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失去了一个良好的依据。因此,我们考试的要求,考试题目的设计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充分表现出搜集资料、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的全过程。
6.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传统考试一直存在着“一纸定终身”的现象,给老师和学生都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只依靠单一的纸笔测验,也难以很好地对学生实施全面的测查。新课程体系下的考试改革提倡考试方法灵活多样,体现先进的评价思想。具体来说,在考试方式方面,有以下改革的重点:除传统纸笔测验以外,还提倡探索运用辩论、课题研究、情境测验、实践操作等方式来进行考试;在纸笔测验中,除闭卷考试外,还倡导在部分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允许学生带一些参考资料进入考场,以考查学生收集、选择、运用资料的能力;考试的题目除了传统的封闭式题目外,还要尝试选择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试行提供多次考试机会的做法;部分学科的考试还可试行分类、分项考核的做法;等等。
传统考试一直存在着“一纸定终身”的现象,给老师和学生都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只依靠单一的纸笔测验,也难以很好地对学生实施全面的测查。新课程体系下的考试改革提倡考试方法灵活多样,体现先进的评价思想。具体来说,在考试方式方面,有以下改革的重点:除传统纸笔测验以外,还提倡探索运用辩论、课题研究、情境测验、实践操作等方式来进行考试;在纸笔测验中,除闭卷考试外,还倡导在部分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允许学生带一些参考资料进入考场,以考查学生收集、选择、运用资料的能力;考试的题目除了传统的封闭式题目外,还要尝试选择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试行提供多次考试机会的做法;部分学科的考试还可试行分类、分项考核的做法;等等。
7.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需要是不同的,考试应充分考虑这种差别。例如,小学一年级的考试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的考试不宜过多采用纸笔测验,应以活动为主,甚至可以带有游艺的性质,尽量使用模糊评价的方法,使学生在考试中体验到愉悦和成功,增强自信心,形成“乐学、乐考”的情感体验和态度体验。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相比,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和更高的学习要求,对他们的考试要注意小学和中学的衔接,加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也应更加多样化,除纸笔测验外,还应增加将知识整合并应用于初中的观察、操作、实验等新的考试形式,注重考查学生探究、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由于新课程评价走出了甄别的误区,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它也就不再是过去那种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评价标准到评价内容全部一刀切的僵硬面目,转而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这就是说,评定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这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于考试改革。为此,考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例如:探索同一考试内容的多样化呈现方式或多样化考试方式,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发展成果呈现出来;考试的问题应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出不同形式或内容的解答。下面呈现的是山东省青岛市在新课程评价改革实验中所做的一次考试改革尝试。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需要是不同的,考试应充分考虑这种差别。例如,小学一年级的考试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的考试不宜过多采用纸笔测验,应以活动为主,甚至可以带有游艺的性质,尽量使用模糊评价的方法,使学生在考试中体验到愉悦和成功,增强自信心,形成“乐学、乐考”的情感体验和态度体验。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相比,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和更高的学习要求,对他们的考试要注意小学和中学的衔接,加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也应更加多样化,除纸笔测验外,还应增加将知识整合并应用于初中的观察、操作、实验等新的考试形式,注重考查学生探究、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由于新课程评价走出了甄别的误区,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它也就不再是过去那种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评价标准到评价内容全部一刀切的僵硬面目,转而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这就是说,评定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这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于考试改革。为此,考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例如:探索同一考试内容的多样化呈现方式或多样化考试方式,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发展成果呈现出来;考试的问题应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出不同形式或内容的解答。下面呈现的是山东省青岛市在新课程评价改革实验中所做的一次考试改革尝试。
8.注重考试结果的运用,进行积极的评价反馈。
考试结果的运用对于考试目的的实现有重要的影响,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考试结束以后,教师往往只是把考试成绩公布出来,很少对考试结果作出分析反馈,这种简单化的处理方式不仅使考试的发展性功能难以实现,而且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因此新课程考试改革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到:第一,要对考试结果进行具体分析指导,即在对考试结果进行纵向比较的基础上,判断学生的进步与不足,分析考试结果的意义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避免只给学生一个笼统的分数或下一个简单的结论的做法;教师也应坐下来认真分析考试中反映出的各种问题,总结前一阶段教学的成败得失,提出今后的改进计划;第二,对于成绩的评定与处理,进一步推行等级制,并利用有针对性的评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改进;第三,考试结果的反馈要以激励为主,除告诉学生考试成绩外,还应给学生激励性的评语,以赞赏的语言鼓励学生的成绩和进步,以关怀的态度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切实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坚决杜绝以任何借口公开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队这样一种严重损害学生心理发展的错误做法。第四,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将考试结果向家长及时反馈,通过沟通与交流,共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改进学习。
9.改革毕业考试、升学考试和招生制度,将升学考试成绩与平时评价结果有机结合起来。
新课程考试改革要求将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分开,前者重在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属水平考试,应严格控制试题的难度,以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为基准;后者重在根据某种需要筛选人才,属选拔性考试,可以视需要的不同适当加大难度,以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中,要改变将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依据的做法,切实考虑学生的整体发展,将选拔考试的成绩与其他评价结果(如学校推荐性评语、学生特长测查结果、学生成长记录袋等)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升学考试与其他评价结果的不同权重,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升学考试压力,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也有助于通过不断的日常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考试结果的运用对于考试目的的实现有重要的影响,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考试结束以后,教师往往只是把考试成绩公布出来,很少对考试结果作出分析反馈,这种简单化的处理方式不仅使考试的发展性功能难以实现,而且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因此新课程考试改革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到:第一,要对考试结果进行具体分析指导,即在对考试结果进行纵向比较的基础上,判断学生的进步与不足,分析考试结果的意义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避免只给学生一个笼统的分数或下一个简单的结论的做法;教师也应坐下来认真分析考试中反映出的各种问题,总结前一阶段教学的成败得失,提出今后的改进计划;第二,对于成绩的评定与处理,进一步推行等级制,并利用有针对性的评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改进;第三,考试结果的反馈要以激励为主,除告诉学生考试成绩外,还应给学生激励性的评语,以赞赏的语言鼓励学生的成绩和进步,以关怀的态度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切实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坚决杜绝以任何借口公开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队这样一种严重损害学生心理发展的错误做法。第四,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将考试结果向家长及时反馈,通过沟通与交流,共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改进学习。
9.改革毕业考试、升学考试和招生制度,将升学考试成绩与平时评价结果有机结合起来。
新课程考试改革要求将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分开,前者重在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属水平考试,应严格控制试题的难度,以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为基准;后者重在根据某种需要筛选人才,属选拔性考试,可以视需要的不同适当加大难度,以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中,要改变将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依据的做法,切实考虑学生的整体发展,将选拔考试的成绩与其他评价结果(如学校推荐性评语、学生特长测查结果、学生成长记录袋等)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升学考试与其他评价结果的不同权重,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升学考试压力,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也有助于通过不断的日常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